國新辦就中國共產黨尊重保障人權的理念和實踐有關情況舉行吹風會 _ 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一包養價格門戶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9a7505cb8844.00102072.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 壽小麗: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今天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了《中國共產黨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偉大實踐》白皮書,我們今天在此舉行吹風會,就中國共產黨尊重保障人權的理念和實踐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出席今天吹風會的有:中國人權研究會秘書長、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魯廣錦先生,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一級巡視員李曉女士,吉林大學法學院院長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何志鵬先生,武漢大學人權研究院執行院長張萬洪先生。

下面,首先請魯廣錦先生作介紹。

2021-06-24 15:00:05

中國人權研究會秘書長、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 魯廣錦: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下午好!

今天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了《中國共產黨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偉大實踐》白皮書,系統闡釋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來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成就。我想,在中國共產黨即將迎來百年華誕之際,發布這樣一部白皮書,對于國際社會全面立體了解中國共產黨,系統了解中國的人權發展邏輯,進而更加全面了解中國,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今天,我們中國人權研究會的4位學者,圍繞中國共產黨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偉大實踐,很高包養網車馬費興與各位記者朋友進行交流。

大家知道,中國共產黨始終將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中國共產黨為人權事業而生,也因人權事業而不斷發展壯大。10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取得了巨大的人權成就。我想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概括。

一是創造了人類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新業績。100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實行改革開放,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民主原則,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制度,保障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的生命健康權、工作權、受教育權等各項基本權利得到更好保障。

二是構建起了人類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新理念。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權理念,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堅持把生存權發展權作為首要的基本人權,堅持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堅持促進人權事業全面發展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推進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和公民權利、政治權利的協調發展,努力使人民擁有平等的發展機會,共享人格尊嚴和人生價值。

三是開辟了人類人權文明的新天地。中國共產黨認為,人權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成果,具有普遍性。同時,包養人權也是歷史的、具體的、發展的;人權保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人權標準或人權模式,必須將人權普遍原則與本國實際相結合。中國共產黨以自身成功實踐,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人權學說,是二十一世紀人類人權文明新的成功實踐。

我們常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同樣道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人權事業今天的成就。當前,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正在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中國的人權保障必將達到新高度,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以上是我簡單的開場白,我們幾位同志和專家學者也愿意就大家感興趣的話題,圍繞著這部白皮書來進行交流。請大家提問。

2021-06-24 15:07:06

壽小麗:

謝謝魯廣錦教授。下面進入提問環節,提問前請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

2021-06-24 15:07:35

總臺CGTN記者:

我們關注到,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7屆會議正在瑞士日內瓦舉行,中國政府代表和社會組織代表也有積極參與。能不能介紹一下中國長期以來在推動全球人權治理方面作了哪些努力?謝謝。

2021-06-24 15:18:20

魯廣錦:

當下會議正在開,各方面也都關注中國在推進世界人權事業發展方面,多年來致力于這項事業所做的大量工作,何志鵬教授在這方面也有包養一些研究和心得,下面請何志鵬教授來回答你的問題。

2021-06-24 15:19:12

吉林大學法學院院長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何志鵬:

很榮幸有機會來交流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各位讀過我們的白皮書可能就會看到,第六部分專門討論的就是這個。我在這個基礎上略作一點延伸。我想說,中國對世界人權治理的貢獻可以從嚴格意義上的人權機制體制和廣義的人權機制體制兩個方面來理解。嚴格意義上的人權體制機制就是剛才您所提到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在這之前叫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我們都知道,中國曾經在相當一段時間之內被排除在聯合國體系之外,所以在那段時間我們就沒有機會和聯合國的人權機制直接接觸,但是自從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席位在聯合國恢復以后,我們就一直積極參加相關的活動。在1979年時,我們作為觀察員加入了聯合國人權委員會,連續3年,然后接續,就是白皮書上提到的,我們從1981年開始做正式成員,一直連選連任,我們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上積極努力,不僅表達了中國自身的人權觀點主張,也把中國人權的相關努力向世界各國人民展示。從1981年到2006年,人權委員會結束,我們一直全面參與人權委員會的活動。2006年之后,由于人權委員會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我想在座各位可能很多都知道,就是人權委員會長期被作為政治斗爭的工具,也就是說包括美國一些西方國家經常利用人權委員會這樣一個平臺指責中國,當然我們每一次都在委員會上把這樣一些議題給予有效的回擊。其實在聯合國層面,大家也都關注到,這樣一個人權治理體系是不可持續的,也就是說,真正的人權目標達不到了,所以在2006年開始,在聯合國改革的呼聲之中,建立起了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中國也一直參與理事會的活動,我們除了在正式的會議上,官方代表提出各種各樣的觀點、關切,回應世界各國對我們提出的問題,我們也在會外,通過一系列的邊會,包括中國人權研究會舉辦的一系列邊會,向世界介紹我們中國在人權方面的觀點和行動。這是簡單描述一下嚴格意義上的人權治理。

廣義的人權治理,我想除了聯合國的人權體制,還包括幾個方面:一是各位都非常熟知的,我們在國際社會提出的一些主張,它是具有人權含義的。比如,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包含著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包容開放、清潔美麗這樣一系列維度,這些維度其實都是和人的權利直接相關的。在包括人權體系在內的國際機制之內,把這些主張變成國際語言,讓大家去理解和接受。與此同時,在經濟層面,各位可能都知道,“一帶一路”相關的行動,我們和很多沿線國家積極合作,做努力,無論是基礎設施還是其他的經濟合作,實際上都有助于中國和沿線國家的人權發展。

還有一個方面,我們在環境、氣候變化、勞工,還有經濟各個領域都積極向前推進合作體系,像《巴黎協定》。當然,我們還參加了很多國際組織,特別是2020年疫情以來,我們在公共健康衛生領域在人權方面所做的推進,實際上都是廣義的人權治理部分。我個人理解,不一定全面,如果我說的有什么不對的地方,魯教授和各位還可以補充,我就說這么多,謝謝。

2021-06-24 15:19:35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我們都知道,尊重和保障人權是人類文明的共識,但是各國的人權理念和發展的道路往往是具有差異的。我們怎樣理解白皮書中所提出的中國豐富發展了人類人權文明多樣性的提法?謝謝。

2021-06-24 15:26:47

魯廣錦: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請各位教授再做補充。我覺得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進步確實是一種不同于西方或者其他文明這樣一個大背景下人權事業的發展進步,確實有它的代表性。怎么理解中國,我覺得有三個最大:一,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這是我們常常說的一個基本國情;二,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也是中國的一個國情,而且這個國情持續了幾百年都不止,我們的人口是世界第一;三,中國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這種進步的速度也是出人意料的,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以來,在座的記者朋友們一般是80年代、90年代以后出生的,也都經歷了這樣一個巨大的變化。1970年以后的中國和1970年以前的中國大不一樣,這種發展是一種文明的發展,一種文明的進步,它具有很大的代表性。

從人權的角度來看這種文明的進步,我想有三點特別值得我們去思考:

第一,這種人權的發展是超越了西方自由主義人權觀及短期包養其實踐的發展,它是以人民為中心這樣一種人權理念的指導下所取得的進步。這樣一種人權理念我覺得超越了西方資本主義人權觀念的狹隘性和局限性,更多是從人民人權的角度來取代天賦人權,更多是以社會主義的集體人權取代了自由主義的個人人權,更多是以具體生動的、鮮活的人權取代了抽象的、空洞的人權,所以是一個具有特別代表性的人權模式,以此可以看出這是一種人權文明新的表現。

第二,它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人權學說,中國共產黨遵循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權的基本立場和觀點,但是它也立足于新世紀、新階段和新時代,立足于當下中國發展的時代特征和未來發展的走向,因此更加注重人權的人民性、人權的真實性、人權的發展性、人權的具體性和人權的全面性。這應該說是對傳統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權學說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發展,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也是馬克思主義的新發展,我們也可以說它是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人權學說。

第三,我認為它開辟了人類文明的新境界。中國共產黨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這樣一個基本的觀點,從來都是以歷史的態度、發展的觀點和人民的立場來看待人權、發展人權,也正是因為基于這樣一個基本點,才能夠成功走出一條符合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這樣一種發展道路實際上也就宣告了西方一些人所謂的只有西方模式才能發展人權神話的破產包養網單次,這無疑也是開辟了人權發展的新路徑。我的思考是這么三點,僅供參考。

2021-06-24 15:27:17

鳳凰衛視記者:

一些西方國家多年來一直就中國人權問題大做文章,特別是在涉疆、涉港、涉藏等問題上抹黑中國。請問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如何看待這一問題?謝謝。

2021-06-24 15:31:42

魯廣錦:

確實是,因為中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由于它和西方在人權的價值取向上的不同,西方歷來認為,按照他們的標準來看,中國的人權不是他們認為的那種人權,所以中國關于人權方面的任何發展進步可能都不會引起他們的關注。關于這個問題,外交部發言人也有過一些系統全面的表述和明確的表達,我不想就一些具體問題進行一一說明。我這里想強調幾點:

第一,我認為西方國家關心中國人權是假,利用人權干涉中國內政是真。如果他們真的是關包養意思心中國人權的話,特別是關心新疆的人權,我就有一個疑問,為什么在新疆發生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的時候他們不出來發聲,他們不站出來說話,他們不對殘害人類的行為予以譴責。相反,我們知道,有一些在新疆實施暴力恐怖的組織還得到了西方一些勢力的支持和庇護,我們覺得這完全是人短期包養權雙重標準所導致的結果。我還想說,如果他們真的關心中國人權的話,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進步,特別是減貧事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8億多人口擺脫了貧困,他們的生活逐步由溫飽走向富裕,這對生存權、發展權保障所帶來的巨大推動作用,為什么不能得到他們的承認?我們也可以看到,在他們的報道當中,從來也沒有把這些事情當包養網推薦做他們應該報道的重要選項,而在他們看來是可有可無的。我覺得這恐怕是存在著偏見、存在著誤解。更重要的是,這里面還帶有政治上的用意,特別是一些西方國家,他們利用所謂的人權的雙重標準來對中國人權狀況進行抹黑,抹黑的目的是要在世界上詆毀中國、損害中國的形象,通過這種詆毀和損害來達到他們的政治目的,遏制中國的崛起、遏制中國的發展。

第二,如果有的西方國家真心關心人權,不僅要看中國,還要看自己。就像我們外交部發言人說的,拿起鏡子照照自己,看看自己到底是什么樣的情況。面對自己日益突出的人權問題,真的是應該好好反思了,應該好好面對了,應該好好找到一套解決的辦法了,久而久之長期下去,這種問題的日益突出也不利于他們國家人權的改善。最近我看一本書,可能有的記者朋友也在讀,是美國人自己寫的,一個黑人,紐約時報的記者,很有影響,他寫的《美國不平等的起源》,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買這本書看看。對美國存在的嚴重的種族問題做了十分透徹的分析,我看過一些這樣的書,我覺得沒有比這本書的分析更透徹了。透徹在哪里?這位作家認為,美國的種族問題不是種族主義問題,不是種族歧視問題,也不是種包養感情族政策問題,那是什么問題呢?他說是種姓制度問題。我們知道種姓制度是個什么概念?顯然比種族主義、種族政策要嚴重得多的一個種族問題。讀了這本書,我覺得它對美國當今存在的最突出的人權問題的分析,使我們能夠從更深刻的角度來看美國人權問題的根源,它的復雜性、長期性以及所存在的危險性,這些都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也應該引起我們的警覺,也不應該簡單的聽他們如何說,要看他們是怎么做的。謝謝。

2021-06-24 15:31:58

中國日報記者:

我想了解一下司法機關在保護人權方面都做了哪些重點工作?謝謝。

2021-06-24 15:42:12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一級巡視員 李曉:

謝謝您的提問。司法是守護公平正義的最后防線,在保障人權方面,的確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在法院工作了37年,我深深體會到,尊重和保障人權是一直貫穿在人民法院工作中的一條主線。司法機關圍繞著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這樣一個工作目標,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依法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在這兒用幾個關鍵詞簡單把幾個亮點和大家分享一下。

司法改革、司法責任制、立案登記制、辯護權的保障、司法公開、獲得公正審判的權利以及司法救濟。記者朋友都知道,這么多年來司法機關一直在進行司法改革,為什么要進行司法改革?最終的目的是要確保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優化司法職權的配置、推行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制度和司法職業保障制度改革,人民法院設立了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在部分省市設立了知識產權法院、互聯網法院、金融法院等。這是關于司法改革的一個簡單的描述。

關于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完善審判權利和責任清單,嚴格違法審判責任追究,嚴格落實防止干預司法的相關規定,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三個規定”。做到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

下一個我想介紹的是關于立案登記制,它是讓當事人的訴權得到了保障,人民法院2015年開始實施立案登記制,以前叫立案審查制,解決了立案難,現在當場登記立案率保持在95%以上。大家知道,近年來科技進步非常快,智慧法院的建設速度也很快,現在立案更容易了,當事人在家里動動手指尖,在中國移動“微法院”平臺的手機客戶端上就可以進行網上立案,提交證據,甚至參加庭審,以及辦理一些跨區域的訴訟事項等等,可以說是“在線訴訟服務24小時不打烊”。

我一直覺得一個值得關注的亮點就是,深化司法公開,不斷健全了陽光司法機制,我們建立了審判流程、庭審直播、裁判文書、執行信息等四大公開的平臺,全面推進陽光司法。今天早上我看了這些平臺,“庭審直播網”全國累計已經超過1300多萬場,累計訪問量380億次。我們的裁判文書網文書總量超過了1億多篇,截至今天早晨的訪問總量超過了646億次,這個數據是一直在更新和變動的。

關于辯護權的保障,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在進行刑事案件律師辯護權覆蓋的試點,同時實現了法院、看守所、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全覆蓋,努力保障所有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在審判階段都能獲得律師辯護和幫助,同時保護辯護律師會見、閱卷、調查取證、質證和辯論辯護等各項訴訟權利。

在保障當事人獲得公正審判的權利方面,內容就更多了。比如,深入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嚴格貫徹罪刑法定、疑罪從無、證據裁判、非法證據排除等法律原則,實現庭審實質化,確保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有罪的人受到公正懲罰。2016年-2020年,人民法院共依法宣告5479名被告人無罪,依法糾正呼格吉勒圖案、聶樹斌案等冤錯案件,并依法予以國家賠償。

還有一個關鍵詞是司法救濟,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國家賠償制度;二是司法救助制度。我們不斷完善了國家賠償制度,賠償標準也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不斷提高,侵犯人身自由權每日的賠償金額從1995年的17.16元上升到2021年的373.10元。健全國家司法救助制度,依法維護受害人獲得救濟的權利,2020年全國法院共辦理司法救助案件37852件,救助人數44350人,救助金額9.1億元。除此以外,還有其他很多工作。鑒于時間關系,我就先介紹到這兒。謝謝大家。

2021-06-24 15:42:25

香港大公文匯報記者:

我的問題想問何院長,之前您提到進行人權研討和分析的過程中,需要高度重視歷史發展和社會環境的時空維度。我想問,我們如何來理解這個概念?應該如何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前提下思考人權的國際化進程?謝謝。

2021-06-24 15:46:38

何志鵬:

非常感謝您的問題。對這個問題,首先我要說,這只是我個人在學術研究過程中提出的一個觀點,當然也是在和我的同事、學生進行研討的過程中形成的思路。我介紹一下我為什么會這么說,是因為在國際人權對話時,包括在國內人權交流時,總有一些人認為在人權問題上存在一個共同的、普遍的標準,所有的國家,不管你處在什么位置,不管你處在什么樣的歷史時期,都要按照這樣一個規則、這樣一個標準來行動。如果各位還記得的話,以前曾經有過一段香港占中的時候有些人提出來,根據ICCPR我們應當怎么樣,后來我們包養網就說,一定要知道有一些規則不是在我們中國有效的,也就是說,并不是所有的規則都適用于所有的國家。

在這個基礎上我提出一個思路,包養網你認為一個國家的人權究竟處于什么狀況,要注重它包養價格ptt究竟處于什么樣的歷史方位,究竟處于什么時期。所謂的時空條件,一方面是“時”,也就是說,從這個意義上我們應當理解人權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動的,它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說從整體的歷史趨勢上,人權是在不斷提升的,我們也會在一定的歷史截面中看到,比如碰到了疫情,人權保護的狀況就可能會發生波動,這是所謂的歷史維度,就是不能一以貫之的認為人權就這么來了。

再一個是空間維度,就是不同文化傳統、民族風俗習慣所導致的人權方式是不一樣的。大家都知道中國有少數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其實就是針對不同的文化傳統在權利維護方面所提出的不同的維護方式。大家如果能接受我這樣一個基本的認知,我們能推出什么?我想推出兩個方面:

一,不能把人權保護程度和政治格局相掛鉤。剛才有同志問到,有一些國家拿著中國一些所謂的人權問題,其實就是無中生有、無事生非、造謠生事,說中國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剛才魯教授也說了,其實目的非常簡單,就是要達到政治遏制,也就是說,中國經濟包養網車馬費、政治、文化發展的這么快,這么均衡、這包養妹么穩定,很多國家深感憂慮。各位可能都聽說過一個概念,叫“修昔底德陷阱”,他們認為在西方主要大國和中國之間存在這樣一個陷阱,如果不趕緊遏制中國,他們就沒戲了,這是我認為第一個脫鉤,就是要把人權問題和政治斗爭相脫鉤。

二,應當把人權和經濟競爭相脫鉤。一些國家拿出所謂的新疆棉花問題作為人權議題提出來,然后遏制中國發展,其實心明眼亮的人都知道,他背后的目標非常簡單,就是覺得中國在經濟上發展太快,在很多方面我們存在著競爭優勢。學過經濟學的都知道,國際競爭的基本運作規則是絕對優勢或者是比較優勢,我們在這方面存在優勢,他又覺得競爭不過,怎么辦呢?他就開始用各種各樣的人權借口打壓中國,這些在我看來都是在理解了人權的時空尺包養網評價度之后應當銘記的。

剛才您還提到了人類命運共同體在人權上意味著什么,簡單說,這意味著現在人類社會越來越多的面臨的共同風險,存在著很多共同的憂慮。比如,氣候變化、全球變暖、疫情、互聯網可能造成的全球恐慌。在這樣一個前提之下,我們應當認識到可能存在的風險,全球積極合作,為共同的未來而努力,也就是在治理合作的維度上去提升人權,這就是我簡單的理解,謝謝。

2021包養留言板-06-24 15:47:04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廣記者:

請教幾位專家,中國共產黨在追求人民的自由平等以及幸福等層面探索出了哪些卓有成效的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做法?特別是在保障特殊群體的平等權利方面,和其他國家相比,都有哪些相同、相似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謝謝。

2021-06-24 15:48:29

武漢大學人權研究院執行院長 張萬洪:

謝謝記者朋友的提問,在其他人關注宏大的命題之后愿意來關注特定群體的境遇。中國共產黨以人民解放和幸福為使命,在過去一百年的歷程中不斷探索實現人民自由和平等的國家制度,并且逐步確立了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制度。中國共產黨恪守歷史唯物主義、認可并高揚人的歷史主體地位。首先,我們在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實踐當中所追求的平等不是抽象的人人生而平等,或者所謂的天賦人權的平等,而是在歷史具體的實踐中,在具體的時空當中,以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的全面小康作為物質基礎,以國家的獨立自主和包養條件社會的和諧穩定作為制度基礎,以個體的可行能力和實質選擇權利為內容的平 TC:sugarpopular900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